中信信托4月资本市场月报
2025资本市场月报
4月导读
Part.1
宏观经济
一季度实际GDP同比增长5.4%,居民消费整体有所改善
一季度实际GDP同比增长5.4%,居民消费整体有所改善
二季度将面临三重结构性挑战:供应链重构、外需收缩及内需修复承压
二季度将面临三重结构性挑战:供应链重构、外需收缩及内需修复承压
"特朗普看跌期权"压力测试启动,全球资产进入再定价周期
"特朗普看跌期权"压力测试启动,全球资产进入再定价周期
关税同盟重构全球供应"链,地缘博弈加速"经济阵营化"
关税同盟重构全球供应"链,地缘博弈加速"经济阵营化"
Part.2
配置建议
债券市场:平配
债券市场:平配
权益市场:平配
权益市场:平配
商品市场:结构性增配
商品市场:结构性增配
宏观经济运行
展开全文
数据来源:Wind
01
国内宏观
2025年一季度中国经济实现超预期"开门红",实际GDP同比增长5.4%(高于市场预期0.2%),名义增速4.6%,其中二产强劲增长与三产韧性复苏形成双轮驱动。从生产端看,工业增加值同比大幅增长7.7%,制造业表现尤为亮眼(累计增速7.1%),高技术产业以9.7%的增速引领结构升级,"抢出口"效应与设备更新政策共振推动产业链加速运转。需求端呈现"投资托举+消费修复"特征,1-3月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增长4.2%,制造业投资(9.1%)和基建投资(5.8%)在财政前置发力与设备更新税收优惠刺激下持续发力,而社零同比增长5.9%则受益于消费补贴政策的精准滴灌,新能源汽车、智能家居等升级类消费贡献显著。值得关注的是,房地产市场显现边际改善信号:70城新房价格同比降幅收窄至5.0%,个人按揭资金回暖推动开发资金紧张度下降,但行业深度调整压力仍存(地产投资同比下降9.9%)。数据印证政策组合拳初显成效——财政支出节奏前移支撑基建韧性,制造业税收抵免激活企业资本开支,消费补贴撬动万亿级内需市场,但二季度起需警惕"对等关税"冲击下外需动能的切换压力。
展望未来,二季度及后续经济治理将面临三重结构性挑战:全球供应链重构加速、外需收缩压力显性化、内生动能修复承压。美国"对等关税"政策的全面落地,不仅直接冲击我国对美出口(2024年对美贸易占出口总额16.2%),更通过转口贸易限制(越南、墨西哥等国中转渠道受阻)形成二次冲击波。在此背景下,以下四个维度或将成为稳增长政策发力的核心逻辑:
①贸易突围维度:加速构建"新贸易走廊",以中欧投资协定重启谈判(涉及5400亿欧元市场)、中国-东盟3.0自贸区升级(RCEP框架内关税减免扩围)、中东新能源产业链合作(沙特2030愿景对接)为抓手,力争2025年非美贸易占比提升至68%以上;
②投资托举维度:实施"新质生产力投资计划",通过制造业设备更新税收抵免加码(现行政策提升至投资额15%抵扣)、新型基建REITs扩容(5G基站、算力中心纳入底层资产)、专项债使用效能改革(建立"项目-资金-收益"闭环评估机制)三维发力,锚定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4.5%底线;
③消费提振维度:推出"跨周期消费补贴工具箱",针对新能源汽车(购置税减免延长至2027)、智能家居(以旧换新补贴扩至全品类)、银发经济(居家适老化改造专项补助)等万亿级市场实施精准刺激,同步深化收入分配改革(个税起征点动态调整机制试点);
④地产纾困维度:构建"房企债务重组+预售资金保全+保障房对冲"三重安全网,重点化解民营房企存量债务风险,试点现房销售制度改革(在长三角、大湾区先行落地),并通过城中村改造REITs激活存量资产流动性。
当前政策窗口期尤为关键,4月政治局会议或将释放"宽财政+稳货币+结构性工具"组合拳:财政端不排除提高赤字率至3.8%(对应增量资金约1.2万亿)、货币端有望维持宽松。历史经验表明(参照2018年贸易战初期),政策响应速度与力度将直接影响经济增速筑底时点,需警惕若对冲政策滞后两个月出台,全年GDP增速或面临一定的下行风险。
02
海外宏观
随着"对等关税"正式落地,市场正经历" 特朗普看跌期权"(Trump Put)的首次冲击——标普500跌破4850关键位、10年期美债收益率一度突破4.5%,反映出激进贸易政策引发的风险重估。美联储在股债汇"三杀"中仍坚守"宏观时间轴"决策框架,拒绝为特朗普关税战造成的市场波动提前转向宽松。当前市场面临三重不确定性的叠加:强人政治决策的突变性(如4月关税加码至245%)、供应链重构对通胀韧性的强化(美国2月核心PCE反弹至2.8%),以及地缘冲突对增长预期的压制。当前市场呈现矛盾信号:一方面,资金将10%关税视作新基准,甚至开始定价"再工业化红利";另一方面,美债期限溢价走阔至180bp,暗示对长期滞胀风险的深层担忧。
特朗普政府正以关税为杠杆实施"七步战略"(降低对美关税、美债增持、国防开支扩张等),其核心目标已超越贸易逆差修正,转向构建以美国为轴心的"新关税同盟"。最新进展显示,美日韩协议已确立模板:要求盟国在2025年前将对美关键商品关税降至5%以下,同时承诺未来三年对美半导体、军工领域投资超3000亿美元。这一战略与《减税与就业法案》(TCJA)永久化形成政策闭环——通过关税收入缓冲5.3万亿美元减税计划的财政压力,而债务上限提升则加剧美债"供给洪峰"担忧。本质上,关税已成为重构国际权力格局的手术刀,迫使各国在"制造业回流美国"与"维持中国市场准入"间做出零和选择。
当前全球冲突已演化为"三战"新形态:贸易战(对华关税覆盖商品扩至5000亿美元)、科技战(半导体设备对华禁运升级)、金融战(中概股强制退市规则或将激活)的立体博弈。其底层逻辑是国际权力转移的"修昔底德陷阱"——美国正通过"进攻性财政扩张"(减税+基建+军工)与"防御性供应链收缩"(CHIPS法案+友岸外包)的组合拳,试图将中国锁定在全球价值链中低端。在此过程中,资产定价将深度重构:黄金突破3300美元/盎司映射"去美元化"焦虑,铜油比持续走阔暗示"绿色通胀"与"传统衰退"的撕裂,而比特币重返8万美元则揭示主权信用体系的结构性裂痕。这场无声战争终将争夺的是,谁来获得21世纪全球治理的主导权。
资本市场回顾
01
权益市场
3月A股呈现"政策驱动+周期复苏"的结构分化格局,大盘演绎冲高回落走势。月内,上证指数涨0.45%,深证成指跌1.01%,创业板指数跌3.07%。在全国两会释放扩内需政策红利的提振下,周期与消费板块轮番表现,推动沪指震荡上行;但随着海外经贸摩擦超预期升级及市场对经济复苏强度的疑虑升温,成长赛道遭遇估值修正压力,引发股指阶段性回调。大宗商品价格回暖与稳增长政策共振,催生有色金属、煤炭等资源板块及家电、银行等顺周期品种的估值修复行情,而受海外技术封锁升级及关税壁垒加码影响,前期领涨的计算机、电子等硬科技赛道遭遇明显资金分流。全月市场风险偏好呈现前高后低特征,交投活跃度伴随政策预期差收窄逐步回落,在两国经贸摩擦急剧升温的背景下,市场正重新定价衰退风险与政策对冲空间的双向博弈逻辑。
展望后市,A股或呈现"弱复苏博弈强政策"的震荡整固格局。在稳增长政策组合拳持续发力的托举下,消费提振专项行动与资本市场制度改革形成共振,有望为需求侧注入新动能;但海外经贸环境超预期恶化与全球供应链重构压力,仍将制约市场风险偏好。随着年报季拉开业绩验证大幕,基本面因子将重新成为估值锚定核心,具备盈利修复弹性的真成长标的或迎价值重估。产业风口层面,人工智能正从算力基建向端侧应用场景加速渗透,商业化落地进程或催生板块扩散行情;半导体国产替代与低空经济、商业航天等战略新兴领域,料将持续受益政策红利的阶梯式释放;消费板块在政策暖风与价格传导机制改善的共振下,部分细分赛道有望迎来盈利拐点。当前市场正处政策预期与衰退担忧的再平衡阶段,随着中美贸易战的持续开展,市场波动或将加大。
02
债券市场
3月债市呈现“倒V型”剧烈波动,长端利率先冲高后回落。上旬受货币宽松预期修正、股债跷跷板效应及机构止盈压力影响,长端利率快速攀升;进入下旬后,随着透支的降息预期逐步消化,叠加央行加大资金投放并优化MLF中标机制释放积极信号,市场情绪明显回暖。长端利率在政策呵护下开启回调,超长期限品种跌幅尤为显著,收益率曲线呈现平坦化修复。全月来看,1年、10年及30年期国债收益率分别上行8BP、10BP和12BP,短端压力与长端波动形成鲜明对比。
展望后市,经济或延续"弱修复+强预期"的双轨运行特征。一季度虽现财政脉冲效应带来的供给端回暖,但消费弱复苏与出口承压共同构成需求侧约束,PMI读数重返荣枯线上方难掩微观主体信心不足的深层矛盾。当前宏观图景呈现"三重背离":财政前置发力与民间投资疲软的周期错位,制造业边际改善与服务消费低迷的结构分化,国内政策宽松预期与海外贸易壁垒升级的预期差博弈。二季度随着特别国债等增量工具进入空窗期,经济动能边际衰减压力或逐步显现,CPI低位徘徊与PPI持续负增折射的价格型指标疲态,恐进一步制约政策传导效能。值得注意的是,央行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延续"总量适度、节奏平稳"的定调,在稳汇率与防风险的双重约束下,资金面虽呈边际收敛但政策工具箱仍储备充足。债市经历季末调整后,随着经济数据预期差修复与货币宽松预期再起,收益率曲线牛平形态或逐步成型,可沿久期策略与信用下沉双维度捕捉结构性机会。
03
商品市场
3月商品市场呈现"政策真空+地缘扰动"的双向博弈格局,南华商品指数月度收跌0.73%,价格中枢较去年末继续下沉。两会政策定调未超预期,需求侧刺激力度偏保守,叠加特朗普政府加征关税措施进入落地窗口期,市场对美国"二次通胀+供应链重构"的担忧持续发酵。分板块看:贵金属延续避险逻辑,COMEX黄金月内突破3100美元/盎司创历史新高,战略金属沪铜季度涨幅逾8%彰显资源品重估动能。黑色系受制于地产投资疲弱与粗钢减产预期共振,焦煤季度暴跌12%逼近千元关口,产业链负反馈压力加剧。能化板块在OPEC+增产预期压制下震荡走弱,但地缘风险溢价支撑油价未现趋势性破位。农产品展现抗周期韧性,除鸡蛋外的品种全线上涨,估值修复动能持续释放。集运欧线维持高波动率运行,红海局势扰动下运价中枢持续上移。当前商品市场正经历"弱现实与强预期"的深度博弈,资金在通胀交易与衰退交易的钟摆间谨慎权衡。
展望后市,国内经济显现弱复苏底色,待促内需政策进一步发力。制造业PMI虽在3月重返扩张区间攀升至50.5,但较历史中枢仍显疲弱,3月PPI同比持续深跌-2.5%折射出生产资料价格修复动能不足。当前宏观图景呈现"内滞外胀"双压格局:国内政策宽松空间受制于价格传导机制阻滞,海外特朗普政府加征关税举措触发全球贸易体系重构,其"交易式外交"策略正加剧供应链扰动预期。值得注意的是,美国通胀韧性超预期已初现端倪,一季度风险资产抛售潮与贵金属破位上行形成鲜明对照,昭示市场正对"滞胀交易"进行提前定价。商品市场或延续"冰火两重天"格局: 贵金属在地缘避险与货币属性共振下维持强势,有色板块受益资源重估逻辑仍有支撑;黑色系受制于地产弱现实与粗钢减产预期双杀,化工板块需求端承压难改;农产品凭借低估值优势或持续演绎独立行情。中期来看,国内降准降息窗口临近与海外政策博弈白热化将形成多空角力,大宗商品波动率中枢或将系统性上移。
市场各类细分策略表现
数据来源:朝阳永续,Wind,截止3月31日
资产配置建议
3月总体来看,消费数据在“以旧换新”等补贴政策影响下有所改善,但国内有效需求依然偏弱,居民信贷需求仍有不足。"抢出口"效应预计在美国关税实施后将告一段落,仍需进一步刺激政策出台来对冲出口的断崖式下跌。在美联储正式降息前,国内降准降息的可能性不高,但货币政策将维持支持态度,配合财政、收入改善及其他各项政策助力经济企稳。
| 债券市场
债市经历季末调整后,随着经济数据预期差修复与货币宽松预期再起,收益率曲线牛平形态或逐步成型,配置型资金可沿久期策略与信用下沉双维度捕捉结构性机会。 平配。
| 权益市场
当前市场正处政策预期与衰退担忧的再平衡阶段,随着中美贸易战的持续开展,市场波动或将加大。 平配。
| 商品市场
预计品种将持续结构性行情。短期内看空黑色系;贵金属在逆全球化及各国财政放水的背景下,避险、配置价值凸显,美联储降息后,预计行情或将持续。 结构性增配。
免责声明
本资料信息来源于公开资料,中信信托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本公司”)对该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或可靠性不作任何保证。若资料中所含信息发生变化,本公司可在不发出通知的情形下做出修改。
在任何情况下,本资料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资料中的任何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
本资料版权仅为本公司所有,未经书面许可,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复制、发表、引用等。
评论